發布日期:2018-08-06
◎釋延億
談到急性腰扭傷的問題,讓我想起來了前幾年我治療的一例外診病號,晚上一個好朋友給我打電話說他母親下午掃地時不小心把腰給扭了,到醫院進行處理后不見減輕,現在疼得更厲害,問我能不能過去一下,我過去一看,是屬于氣滯血瘀、經絡受阻而引起的實證馬上問怕疼不怕,他母親說現在最疼的是腰,其他的無所謂了,所以我就采取了刺絡脈出血的“放血療法”予以治療---委中穴點刺放血,當時她母親就感到腰部輕松了,第二天打電話就說可以下床了,我囑咐她注意保暖不要受涼,因為受傷后最害怕寒濕侵襲人體。
人們在運動、體力勞動和日常家務中,因外力撞擊或腰部用力不當等因素,常導致急性腰扭傷。一般西醫常規治療是口服止痛藥,理療和休息、制動,中醫也大多數是加服活血祛瘀藥,針灸推拿、外貼藥膏等。患者病情輕則一到數周可恢復,嚴重的甚至大半年仍然纏綿難愈。
委中穴在中醫穴位中是一個經典型的穴位(人體的腘橫紋中點,腘窩正中),主治腰背疾病,故有“腰背委中求”之說,委中穴放血可通絡行氣,活血化瘀,使經絡氣血得以正常運行,臨床上,醫生在治療時可以清晰地觀察到放出的絡脈之血呈紫黑色,明顯是氣滯絡阻所致。盡管放出的瘀血有時多達10毫升,但患者卻不會感到疼痛,相反,放血后,患者覺得腰部疼痛、活動受限的癥狀明顯得到改善,大有“松”了的感覺。
有一些朋友說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在家里能不能操作呀,我教大家一個好方法,讓病人俯臥位,在兩側
的委中穴上面拔罐,看到有非常明顯的罐斑淤血,然后用家里的大頭針(注意消毒)在委中穴上面反復點刺,速度要快,然后再用一個罐拔在上面,任其血流出來。效果也很明顯。
附:古有“腰背委中求”之語,出自《四總穴歌》,初錄于明代針灸學家徐風編著的《針灸大全》,“腰背委中求”是指凡腰背部病癥都可取委中治療;此穴具有舒筋通絡、散瘀活血、清熱解毒等作用,故馬丹陽用于治療鶴膝風;楊繼洲用于治療丹毒、癰疽;《醫宗金鑒》又用于治療流注。委中穴可疏通太陽經氣,泄臟腑之里熱,刺絡出血可治傷暑、霍亂、吐瀉;清熱瀉火、引火下行、涼血止血而止鼻衄。點刺拔罐出血;又能泄血分之熱邪,清熱利濕除風疹;疏陽邪火毒,除血分積熱,解毒祛痰療疔瘡、且能舒筋活血痹痛。此外,臨床上還常用于治療下肢痿弱、偏枯、酸楚、腫痛,小腿拘急痙攣等癥。
急性腰扭傷所致的腰痛,常為跌仆、閃挫,損傷筋脈所致,氣血凝滯不通而作痛。刺委中血郡浮絡出血治療急性腰痛,早在《內經》就有記載。《素問?刺腰痛》篇曰:“足太陽脈令人腰痛,引項脊民背如重狀,刺其郄中太陽正經出血”,此后《千金》、《外臺》、《銅人》、《大全》、《大成》直到《金鑒》,皆言委中主治腰痛。如《席弘賦》云:“委中專治腰間癰”、《靈光賦》也云:“五般腰痛委中安”等。
委中為膀胱經之合穴,考膀胱經脈從頭至足,其中直行經脈夾行脊柱兩側,直達腰部,沿膂內深入內腔聯絡腎臟入屬膀胱,復從腰部分出,夾脊柱穿過臀部直下膝窩之腘窩中。另一支經過肩胛夾脊柱下行過髀樞部;沿大腿外側后緣下行,與前支會合于委中穴。委中穴位于兩條支脈的相合處,有疏調經氣,達到通則不痛、強腰健膝的作用。故根據“經脈所過,主治所及”的循經取穴規律,這就決定了其治療急性腰痛等病癥的功能。
委中穴的委中刺血純屬瀉法,臨床應用治分虛實寒熱,實熱證宜取。虛寒證當忌。操作必須熟練輕巧恰到好處。體位多取俯臥位,對于急性腰扭傷或下肢療毒瘀血疼痛較劇者,或采用站立位。
委中刺血法放血量應視病情而定,一般約l-5毫升,色濃紫者以轉紅為度。若出血太多或本為血虛之體,可導致氣隨血脫。另外,誤傷腘動脈或腘靜脈引起血腫,易致感染,實為針家之戒,臨床上不可貌然,對于體質素虛、精血不足、病久體衰、孕婦、貧血、一切虛脫之癥和習慣性流產、失血、易于出血的病人禁用。
熱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