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日期:2025-02-17
智者歡喜心,堆花佛塔前
所積之功德,較彼恒河金
盈滿十萬壇,功德所不及
——《毘奈耶經(jīng)》
一、“花”與“華”
在佛教經(jīng)典中,花常被寫作“華”,不僅指草木之花,更蘊含深意。草木之花,喻本心清靜,稱為“心華”,其綻放則表豁然大悟之境。
《華嚴(yán)經(jīng)疏》卷三里,提及二華之說,一者草木花,象征萬行之因,成就佛果;二者嚴(yán)身花,則如世間金玉,莊嚴(yán)法身,喻神通相好。
以香花供養(yǎng)佛菩薩,或置于佛尊像前,此花便為“佛花”。據(jù)《陀羅尼集經(jīng)》記載,供花之選,需避臭花、刺樹之花、苦辛之花、木槿及無名之花,而柳枝、柏葉、竹枝、雜花、果枝等,皆為佳品。
花,亦是祥瑞之兆。《法華經(jīng)》中記載,曼陀羅等四種花自天而降,為法華六種瑞相之一。
花,不僅莊嚴(yán)佛土,更寓深意。世尊被喻為人中芬陀利花,即大白蓮花,以其清凈無垢,比喻佛陀之大悲清靜。
蓮花出淤泥而不染,佛法亦然,于世間而不染世間法,諸佛菩薩皆坐蓮花座上,猶如青、紅、白蓮,生于水中而超然其上,如來亦如是,生于世間而超然世間法。
二、供花之功德
以花供養(yǎng)佛菩薩具有無比殊勝的功德,《佛為首迦長者說業(yè)報差別經(jīng)》云:若有眾生奉施香華,得十種功德:
一者,處世如花;
二者,身無臭穢;
三者,福香戒香,遍諸方所;
四者,隨所生處,鼻根不壞;
五者,超勝世間,為眾歸仰;
六者,身常香潔;
七者,愛樂正法,受持讀誦;
八者,具大福報;
九者,命終生天;
十者,速證涅槃。
是名奉施香花得十種功德。
三、供花與修行
以花供佛,實則滋養(yǎng)內(nèi)心之田。借自然之花以獻(xiàn)佛,非人為造作,乃天地之賜。
花開花落,恰似人生匆匆。今日之嬌艷,明日或已凋零,無常之相,盡顯眼前。供花之時,觀生命之脆弱,感自然之恩澤,悟佛法之精深,心愈堅定,自持自修,不離正道。
供花之美,非在形色,亦非地點,而在乎內(nèi)心所悟。佛前供花,實則心中花開。心中之花常盛,真善美自存。
佛言:“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置花于圣殿之前,乃是對自然、對世界敬畏之心的顯現(xiàn),端莊而肅穆。同樣寓意將他人世界與己相融,小我融入大我,共赴菩提之道。
借花獻(xiàn)佛,微妙香潔;花開見佛,法相莊嚴(yán)。香花供養(yǎng)在于心意至誠,修心立志,誓愿利益眾生,廣結(jié)善緣,培植善根福德,必能得無上功德,福慧具足。
(來源:杭州永福寺)
分享到:
熱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