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午夜剧场-国产在线精品99一卡2卡-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导航-国产精品漂亮美女在线观看|www.djsdh.xyz

學佛應當理事并重

發布日期:2025-01-14

字體大?。?

三皈依中,皈依法的愿心,是愿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其中之所以說當愿眾生,表明發的是大乘菩薩善與人同的心,絕不是僅僅為了自己。雖然沒有說到自己,但是就自度度他的道理來說,自己當然也是包含在內的。

由此可見,凡是佛教徒皆當應研讀經論,否則清凈三皈,變成了名存實亡。佛教學理甚深廣大,佛弟子如果不看經論,可以說是放棄自家的無盡寶藏不要,不僅在自修上有諸多不便,還可能因為不懂得基本的教理為其他人影響而走上錯誤的道路。

微信圖片_20250114134139.jpg

釋尊出世,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余會,世出世諸法,無所不講,留下三藏十二部這許多博大精深的經典,即是要讓后來人能夠潛心研究,擇法熏修,并不主張抹煞文字。

聞思修三者,是要先經過聞和思,然后才下手修。學習佛法信解行證四個階段,也是要先解而后行。三般若,是由文字而起觀照,由觀照而證實相,若離文字,則后二也難得成就。今人往往借口禪門不立文字,而不研究經教,殊不知達摩祖師西來,還帶了四卷楞伽經,試問我們對于楞伽宗旨,都了解了嗎?黃梅五祖,在付衣法外,還傳授一部金剛經,試問我們對于金剛妙義都能夠理會嗎?

因此,凡是佛弟子,多少總要懂得一些經論中的道理,多參加法席,多聽法師開示,自己底下再能夠加以研究,思維實行,這樣才會圓滿聞思修的作用。

但是,佛教并不是哲學,也不是只有理論,而是可以實踐證明的。真正的佛門善知識,明了理和事是不能偏廢的,尤其重理不重事,是非常危險的。理和事雖然是兩樣,但是在佛法上,就好像是人的雙臂或是鳥的雙翼,究竟是一副的,不應當有所偏廢。

拿凈土與禪宗來說,皆是要行者注重實踐,而不能只是逗留在聞思位上,而不起修。禪凈中的任何一門,若是修到成功時,都會圓證理事無礙的境界,歷來凈土宗的大德都是精通教義的,而禪門祖師所留下來的語錄,也與經中所說無別。

可見理即是事,事即是理,我們在修行的路上,要理事并重,不宜偏廢,既要學習教理,思維研究,禮拜、持咒、誦經、坐禪、念佛等一切行門,也都要選擇適合的腳踏實地去做。如果只是研究理論,而不愿意行事的人,則不能算是佛教徒。

一切眾生,久遠劫來,在身口意三業中,就有不少過失,所以才有流轉,才有諸苦?,F在要修行,首先要防范三業,從去惡修善上下功夫,佛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雖有佛性,要因持戒,然后乃見,因見佛性,得成正覺”,可見持戒是見性的基礎,也是成佛的基礎。就戒定慧三學來說,其次序是因戒生定、因定生慧,可知佛菩薩的智慧也是由戒而生,因此佛門弟子,無論出家在家,都應當嚴持戒律。

(來源:玉泉寺)

熱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