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1-09-16
【佛的意義】──覺者
“佛”為“佛陀耶”的簡稱,乃梵語之音譯,為如來十號之一。如來十號為:“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币话懔晳T簡稱“佛”。
“佛”之意譯為“覺者”,即覺悟真理的圣者。
【覺的意義】
“覺”具有覺性、覺察、覺照、覺悟之含義。
“覺性”即是眾生本具的佛性,《華嚴經》云:“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師父說法、諸位聽法的這念心,能知是非善惡、能覺寒暑冷暖,這念能知、能覺的心,即是覺性。然覺性本具,何故而有佛與眾生之別?因為眾生的妄想執著,障覆本有覺性,故欲圓滿佛果,則須藉由覺察、覺照、覺悟之修證,方得成就。
“覺察”即覺知、省察自心所生之貪、瞋、癡等煩惱,不為此等煩惱所困。
“覺照”即這念心于煩惱境界,不僅覺察分明,更進而對治煩惱,改過遷善。覺察就如發現小偷;覺照即是將小偷轉化為正人君子。
“覺悟”即契悟本自覺性;這念心因覺察、覺照之功,進而契證本具佛性,洞然明白,常寂常照,安住實相,此即覺悟義。
“覺性”在圣不增,在凡不減;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然因眾生迷悟、染凈之深淺不同,而有凡圣差別。
【覺的層次】──自覺、覺他、覺滿
覺有自覺、覺他、覺滿三種層次。
“自覺”:眾生常處于不覺之境,起心動念不離貪、瞋、癡,故《地藏經》云:“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比裟軙r時反觀自心,覺察、覺照,證悟本自覺性,斷除貪、瞋、癡等煩惱,即“自覺”義。
“覺他”:不僅自覺自利,更進一步助人覺悟,利益他人。如勸人正信因果、斷惡修善,或教示佛性本具、緣起性空等真理,助其了悟生命真諦,自覺覺他,饒益有情,即“覺他”義。
“覺滿”:即自覺圓滿、覺他圓滿、覺行圓滿,亦稱為“三覺圓滿”。釋迦牟尼佛即為三覺圓滿之圣者,其自覺、覺他皆達究竟,說法四十九年,度化無量無邊的眾生,令有緣眾生皆能發菩提心,得證圣果;且佛度眾生,不為時空所限,其教化延續至今,令后世眾生亦能如法修行;此即三覺圓滿之境,故稱之為“覺滿”。
【結 語】
眾生皆本具佛性,然迷即眾生,覺即菩提,故當依據覺察、覺照、覺悟之理,精進修行,他日定可成就自覺、覺他、覺滿三覺圓滿之佛果。
【習 題】
一、 何謂“覺性”、“覺察”、“覺照”、“覺悟”?
二、 何謂“自覺”、“覺他”、“覺滿”?
三、 試舉例說明,如何將“覺察”、“覺照”運用在日常生活中?
四、 佛法認為眾生覺性本具、佛性平等,又為何有佛與眾生之別?
熱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