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5-02-10
禪堂禪修,就是成佛作祖的。
我們真正要消除的,其實就是我們的傲慢、我們的貢高、我們的雜念、我們的私心、我們不理性的妄心和妄念,這才是我們要去對治、要去面對的。
禪堂里多出祖師
進禪堂前,告生死假,就像是個戰士,威風凜凜、氣宇軒昂、義無反顧。
弘忍大師說:“我要告訴你們,生死是件大事,你們整天只求幸福而不去想想如何脫離生死的苦海。這樣你們的自性早已迷失,即使得到幸福,又有何用?你們應從自己的心中去發現智慧。”
自古就有“禪堂里多出祖師”這個說法。
一腳步入禪堂內,除了行香外就是坐香。坐罷一支香,廊外小憩一會兒,接著下一支香又開始起來。
堂內一舉一動的事情,都是經過數十年來具有豐富專業知識的師父們,十分有經驗地在不言不語中默默指導大家的行為舉止。
看似威武嚴格,動作架式卻是規矩的、有秩序的。
要有一顆敬畏、清凈的心
作為一個初發心的行者、禪坐者、禪修的體驗者,首先必備的是對禪堂的規定、對指導禪堂的師父們要有一顆敬畏、清凈的心,懷抱學習的謙遜的心。要求自身放下一切、放下清高和自傲,放慢人生的步履,聽從師父們慈悲的開示,不言不語,直接用身體來丈量,聆聽來自自身和自心內在的聲音。
師父們的一舉一動,都是在拾起你我的身心世界。
出現在禪堂里指導我們的師父們,無論是行香,或者習坐等指導大家舉止規范的動作,都是嚴格按照傳統的老規矩。
我個人以為,行走、盤坐在禪堂里的師父們,是作為一個出家人最好地詮釋和體現出一個真正出家人的時刻,行禪跑香、行走如風的灑脫,禪坐堅持、紋絲不動的樣子,既顯自在之身,亦露安詳之容,是最能體現一個出家人最有擔當的樣子,也就是最有型、有范,是最美的樣子。
他們在默默無聞中靜候大家、守護大家,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是在攝受、拾起你我的身心世界,點燃起每個人清凈的法身慧命,找到自身真正、真實的價值所在。
莊重嚴肅的儀式感
這些環節是十分莊重、嚴肅,蠻有儀式感和正能量的。
比如說禪堂的維那師父, 像個導演一樣,必須統籌、調和所有禪者們的行、住、坐、臥,如坐一支香,吃完早餐回禪堂,一板、一鐘、二木魚起香,大眾開始了行香;
掛二板,班首開示之后,催板行香,一聲抽解木魚原地站立,維那師父呼“小圊趕快”大眾回堂坐好,維那師呼“早板香,打起精神來”;
當值師敲三板一鐘止靜,穿袍、搭衣拜佛,歸位迭好衣袍,盤腿坐香,散香關天門,當值師將香盤拉出來,維那師父關閉大燈;
大眾坐定之后,這時候的禪堂里格外安靜,安靜的如果你不經意中觸碰到身上的衣服,或是腿痛得實在熬不住,想換下或者是把腿子悄無聲息地放下來的時候,就是這些平時都不經意的動作,在這里你就覺得會影響到別人,挺不好意思的。
禪堂中途為防昏沉打瞌睡的禪者,安排有巡香師父,巡香師父手持香板、足無聲響、身板硬朗、有模有樣、靜氣十足地突然出現在你的眼前,平時覺得不大入法眼的小師父們,進得禪堂巡起香來,舉手投足眉宇之間,在禪堂維那的指導調教下,一下子仿佛變了個人似的,好有樣子。可以說,禪堂本身就是一所“學堂”。
坐香時間到,維那師招呼悅眾師鳴引磬一下開靜,當值師將香案香盤移回原位,大眾放腿穿鞋,掛腿坐著,巡香師把巡香板放于供佛桌原位,問訊歸位,開門掛簾子,一支香就圓滿了。
這個對于初發心學修的初學者,是有效幫助他們收攝身心的一個絕好方法。時而雜念露頭,跑出來的散亂心在這個瞬間一下子就又縮回了,即刻抖擻精神,“打起精神來,念頭提起來,話頭撿起來”,回歸于習禪盤腿坐禪的狀態中。
禪堂就是選佛場
禪堂就是選佛場,進得了禪堂修習,這個就是訓練自身極好的機會到了,充分利用好每一次共修的機緣,切忌當面錯過,來此寶地,卻兩手空空而歸。
坐好每一支香,走好每一次行禪,在動與靜、起與坐的習禪過程中,看好自己的念頭,不要分了心思,浪費掉每一次的禪機瞬間,清凈看似波瀾不驚的心理,撫平過往的煩亂種種,純凈本就天真爛漫的燦爛笑容,空凈自由地翱翔于藍天之下。
在禪堂里要暗自努力,立下內心的“軍令狀”,整個人調動起來全身的力氣,卯足了勁兒,把身心的機能充分地釋放出來,提起精氣神,煥發正能量。
在靜靜地坐香盤腿之時,在行禪跑香的當下,在過堂禪食的觀想里,在獨處臥寢的時間中,二六時中,不失正念,不離不棄,時時處處,提得起正念,“念佛是誰”,始終照顧好自己當下的這一個念頭,摒棄一切雜亂的心緒,理清自己的頭緒,像一頭扎進水底的泳者,拿出一種不達目的誓不休的勇氣,跟自己賽跑,在習禪行、住、坐、臥四大威儀,打一次禪七,找回一個真正的自己,頗有“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氣概。
這就好比正將面臨一場不見硝煙的心理大戰,只有如臨大敵,不留余地,才會逼出內在潛質的能量源,才會有機會面對古來禪師們所講的“參見本地風光,一見本來面目”。
在禪修中漸入佳境,調身口心,身心統一,內心和肌體的免疫力自然而然由內而外散發著慈悲的心念,深感自己內心的輕安喜樂,觸碰到心底最柔軟的佛性,身體自然十分的舒服、調柔。
沉下心來,做一名真正的禪者
這也讓我們漸漸學著讓自己變得越來越能示弱,把曾經骨子里莫名高傲的姿態輕輕地放下。
品嘗到禪境界的提升,才知道原來你的示弱才是證明您已成功擁有了真正強大的內心。
人往往容易剛愎自用,如不真心的、不干凈的習禪,最終導致變本加厲,把習禪的智慧,變成了一個變相的、變態化的反應,那樣的話,只能說明您已經十萬八千里了。看不淡、放不下,成了眾生障礙最好的修煉。
光說不練假把式,走過禪堂,沉下心來,放下高傲的、一向自負的心氣,禪不就有了自己的味道了嗎?
禪只是忠實于您的內心,心里滿滿最純凈的、自然的呼喚和氣息。
真正用上了功夫的禪,是釋放出的內心世界,敢于一個人獨處,學著面對現實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壓力、困擾、苦楚、突發狀況的應變能力,充分運用菩提智慧化解、解決好問題的方法。
運用這無限的慈悲及智慧,就是禪新的力量,散發出無處不在禪者的智慧芬芳。不見禪意的習坐是徒勞的無功而返,毫無禪趣的習坐,是不長生氣的枯坐而難登大雅之堂的無限風光。
當然,禪本來有時就是二支香又一支香中逼出來的,只有坐在禪堂才會有可能發現原來通過極其簡單的方式也可以去體驗快樂的修行。
問題就在于初發心者往往不得要領,這就明“不真發心,不發真心,禪境好難”積累禪坐,練就禪三或者禪七,不是如銀行存款如此的簡單,需明白的是要自然而然地激發內在的美好與光明的力量以及巨大的潛力。
不然的話,就是坐了數十年間的枯禪,形同槁木,面似死灰,被佛陀罵,是佛門的“焦芽敗種”而已。不能說一無是處,往往極易鉆牛角尖,無法理解,終不能出離,無法幸免,甚者南轅北轍,離道甚遠,落于俗套,則不幸之。出家修行一場,卻終無法了卻道理真諦。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禪堂里頭的禪修故事,不只是說有趣,因為只有禪,無法言喻,唯有心受,好比“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正如東坡居士禪詩所言“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不過說出來,也不是很玄的東西,關鍵是你自己能夠上禪堂體驗一番,什么養的問題都迎刃而解,煥然冰釋,這個就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禪者的初心》中這樣講道:“禪堂有許多規矩必須遵守,但定這些規矩的目的不是要把每個人弄成一模一樣,而是為了讓每個人可以最自由、最自在地表現他們的自我。”
禪堂內的氛圍,是最契合現代的修為,它為今天紛繁復雜多變的社會人生開出了最好的藥方,在這里不需要你說什么,一切都在不言不語中。更不需要你想什么,什么想法都放下,最重要的是需要你去身體力行,按照師父們指點的開示,磨礪你的心志。
這就是禪堂,這就是發生在禪堂里的事。
(來源: 荊門市千佛禪寺)
分享到:
熱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