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日期:2024-07-29
慈悲是佛道的門戶,諸佛的信念。想要入得佛道,必須要有慈悲心。《南本涅槃經(jīng)》中講:“一切聲聞、緣覺、菩薩、諸佛如來,所有善根,慈為根本。”雖然佛呵斥聲聞圓覺的圣者們?yōu)椤白粤藵h”,但這僅僅是相對于菩薩的發(fā)心而言的。這并不是說聲聞圓覺就沒有慈悲心,他們有,只是心量有限。《觀無量壽經(jīng)》里說:“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護眾生。”這里的“佛心”是什么呢?佛心就是大慈悲,以無緣慈來涵攝一切的眾生。所以,慈悲是萬善的根本,眾德的伏藏。
《大智度論》中有“慈悲是佛道之根本,……亦以大慈悲力故,于無量阿僧祇世生死中,心不厭沒”。因為有這個大慈悲的力量,在無量阿僧袛劫的生死當中心不厭煩。我們都知道,如果一件事情做久了心里難免生起厭煩心。但是因為佛菩薩有大慈悲的愿力,所以不會感到厭倦。
《十住毗婆沙論》中有“自大悲無生之母,生一切諸如來。以是佛道修行之最初,以五停心治諸亂心,立慈悲觀對治嗔恚,修行漸進。或以四無量,或以信等十行等,皆不離此慈悲憐愍之念。復立悲智二門,表佛法之覺德,并以觀音象征彌陀之慈悲門、普賢象征釋迦之慈悲門”。
以四無量,或以信等十行等這些法,都離不開慈悲憐憫之念,所以立了悲與智二門。就像我們用慈悲與智慧兩門,來表佛覺悟的德行。任何一尊佛都是以慈悲為根本,度眾生也都是以慈悲為根本的。如果要發(fā)心學佛修道,就一定要修慈悲心。
熱點資訊